網頁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第21首 美哉,主耶穌 Fairest Lord Jesus

◎撰文/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 黃綉華撰稿
◎期數:358期 ◎2007.07號

曲調名:ST.ELIZABETH,568.558.
作詞者:不詳
作曲者:不詳

歌詞的作者、譯者均不詳。本詩可能為「格拉茲」(Glaz)地區的居民口頭朗誦記錄下來的。格拉茲為西里西亞(Silesia)的一座城,在布拉格東北一百英哩,為摩拉維亞教派領導人約翰.胡司(John Huss)的家鄉。

他的擁護者於1620年被逐出波希米亞(Bohemia)之後,一部分逃往西里西亞的鄉下居住,祕密維持著他們新教的信仰和唱歌的傳統,這首可愛的詩可能就是當地的民歌。他們認為耶穌是「統治萬類群生」的神子與人子,當然美於萬有。

郊原、芳草、朝暉、夜月、繁星、……,都是鄉間的景象,然而耶穌比這些更美。像這些關於耶穌簡單的思想及對大自然天真的反應,使得本詩不但適用於大人,同時適用於兒童。

本詩原文第一次出現在1677年羅馬天主教出版的第三集名為:Munster Gesangbuch的聖詩集中。這首德國聖詩之後經更改,記載於「Schlesische Volkslieder,Leipzig,1842」。英譯歌詞首見於威利斯(Richard Storrs Willis)的「Church Chorals and Choir Studies, New York, 1850」。同年在英國以單譜樂章的型式出現,樂章上有聲有色的描述著德國的騎士們在前往聖地耶路撒冷的沿途吟唱這首詩的情景。

本詩的歌譜最可能的說法為──源於德國西里西亞的民歌。威利斯(Richard S. Willis, 1819-1900)於1850年將本詩和配曲,插入他所編的「Church Chorals」。這位19世紀美國有名的作曲家生於波士頓,曾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和來比錫研究音樂六年,在那裡結識孟德爾頌(Mendelssohn),並成為好朋友,孟德爾頌曾為威利斯的作品指點校訂。威利斯1848年返美後,從事報刊工作,擔任New York Tribune,The Albion與Musical Times的音樂評論。

1862年李斯特在他的鋼琴名曲:「聖伊利沙白的傳說」(The Ledend of St.Elizabeth)中,也選用此曲調作為「朝聖者之歌」的主題旋律。

註:曲調名──ST. Elizabeth,聖伊利沙白在1207年出生於匈牙利,是匈牙利國王的女兒。當她的丈夫死於十字軍聖戰後,她離開宮廷並獻身於孩童們的照顧,於1231年病逝,年僅24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